首页 > 活动线报 > 每日福利 > 相亲复兴——自由恋爱何以消退?

相亲复兴——自由恋爱何以消退?

发布时间:2024-07-05 17:42:53来源: 13253963632

“家并不排斥爱情,它只是给爱情提供一个扎根的地方。”1933年出版的小说《家》中,巴金批判了没有爱情的婚姻,讽刺接受包办婚姻、与不爱的人结婚的觉新是“愚孝”,也向为自由恋爱献出生命的丫鬟鸣凤致敬。

经典文学作品只能流行于特定时代,倘若出版于当下,我很怀疑《家》还能否被年轻人接受,为爱情献祭更可能被扣上“恋爱脑”的帽子,成为被耻笑的对象。自由恋爱风潮正在悄然退却,90后甚至00后们已“累觉不爱”,“爱不动了”,男生不再追女生,“不主动、不拒绝、不花钱”的“三不”流行。

但这不意味着当代年轻人不再找对象,而是选择了相亲方式。尽管多数人并不喜欢“相亲”这个词,更不愿接受“包办婚姻”,但寻找对象的方式却与“相亲包办”没有本质区别。无论是配对软件、约会APP,还是“985相亲群”、“海归交流群”、“清北复交相亲群”,匹配的标准是外表、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地域、家庭等,与被年轻人排斥的“家长安排”和“公园相亲角”没什么不同,都是把物质基础与现实条件置于情感之上。

在经济社会与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过时的“相亲”和“包办”为何再度流行?“新自由主义爱情”有哪些特征,为何“自由恋爱”不再被奉为真理和至高追求?相亲在文明中如何演进,如何与社会经济相辅相成?社会钟表与自然科学的错位,又是如何造成“亲密滞后”的?

相亲再流行

自由恋爱(Liberal Love)是男女自发交往中彼此自然吸引,两情相悦;相亲(Matchmaking)则是以条件为前提的筛选,具有功利和目的性,强调理性经济人的匹配与选择的最优化,遵循的不是自然而然,而是计划(Arranged),也称“包办婚姻”(Arranged Marriage)。

过去,“包办婚姻”代表落后与压迫,是封建社会毒瘤,与之相对的“自由恋爱”甚至“私奔”往往是爱情的代名词。《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是爱情典范,宝玉与宝钗被家长安排的相亲结婚则是封建制度对青年的压迫。印度经典电影常以打破包办婚姻、勇敢追爱的故事成就经典,《勇夺芳心》中的男主,就用真挚爱情将女主角从包办婚姻中拯救出来,走上自由恋爱的康庄大道。

宝黛间的“自由恋爱”与宝钗间的“相亲结婚” 图:《红楼梦》剧照

东方人追求爱情的极致是“为爱献祭”:《金粉世家》中的海归博士柳春江和丫鬟小怜,为抗拒包办婚姻,分别通过死亡和出家完成对爱情的殉祭;印度电影《宝莱坞生死恋》中那个屈服于家族、辜负恋人的男主角德夫达,只能在疯癫和疾病中度过后半生,最终死于昔日恋人的门前。西方人更愿通过出走私奔来致敬爱情:英国诗人雪莱与妻子玛丽以私奔方式相依相守,创作了伟大作品;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催生了胡适的剧本《终身大事》与为爱出走的“娜拉”们。

18世纪后期开始的浪漫主义运动,让自由恋爱风靡200多年,成为至高追求。但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追求爱情,更愿通过条件的匹配,即“相亲”来寻找伴侣。

爱情的退化不代表求偶兴趣的消失,人们只是需要“更确定”的求偶。人们放弃了自由求索却不确定的恋爱模式,回归相亲这种原始、过时,但更有确定性的方式。通过网络、相亲软件、约会APP和相亲群,达到更直接有效的匹配效果。这个巨大的择偶空间中,似乎遍地都是“优质”对象任由挑选,但难以分辨的信息流又让人觉得毫无选择。在光怪陆离的信息流中辨别真假,筛选出一个“靠谱”的人,这种高标准需求也催生了“媒婆”、“红娘”的回归。当社会经济愈发自由主义,科技愈加发达时,婚恋却自发走向了“不自由”。

与私人情感领域的“相亲”一同回归的,是就业中对“体制内”和“上岸”的向往。亲密关系变得“工作化”起来:结婚被称为“上岸”;男女见面称为“面基”,如同找工作时的面试;把伴侣或爱人称为“队友”,类似同事或合伙人。男女见面约会时,风花雪月与诗情画意已是不合时宜,聊工作和行业成为初次见面最安全的话题,有人甚至通过约会找到了工作、客户和商业伙伴。劳动与情感,生存与爱情、工作与亲密关系的界限愈加模糊。

线下相亲活动

与之同时模糊的,还有自由恋爱与相亲间的界限。2020年,美国奈飞(Netflix)出品的真人秀《爱情盲选》(Love Is Blind)就是一场自由恋爱实验。参加节目的男女展开一场纯粹的恋爱,不仅不知对方的职业、学历、收入,甚至不看长相,紧靠隔墙聊天交流,用柏拉图式精神恋爱寻觅灵魂伴侣,然后再面对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种族身份及社会阶级的考量,从精神向物质层层加码。这大致是最接近“纯爱”的求偶模式,但最终15对陌生男女里只有2对牵手结婚,成功率仅13.3%。

在真人秀《爱情盲选》中,不看脸的纯爱在现实中败下阵来

与《爱情盲选》几乎同时上映的另一档真人秀《印度媒婆》(Indian Matchmaking),则是与自由恋爱相反的包办相亲,把职业、收入、学历、宗教、家庭、阶级作为前提条件,经过筛选符合条件的男女,才能聊感情,可以说是《爱情盲选》的逆向模式,把从精神到物质,变成从物质到精神。但连续三季的节目,13位客户中仅1位通过媒婆相亲牵手,成功率8.3%,并不比《爱情盲选》的纯爱式择偶更容易。

真人秀《印度媒婆》的模式,是先见家长再“试谈恋爱”的相亲

自由恋爱,不必然摒弃物质条件,而相亲结婚,也不必然没有感情,两者的区别不是考虑或不考虑条件,而在于条件的出场顺序。前者感情第一,然后再谈条件,条件或适配,或不适配;后者条件第一,先选一波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池,再在这个划定的池内寻觅感情,或者寻觅不到感情。但共通的是,自由恋爱与相亲都不能保证配对成功,无论哪种模式,牵手成功总是少数,求偶失败才是大多数。

新自由主义爱情:自由选择的暴政

虽然相亲并不比“自己找”更容易找到满意对象,但爱情至上的追求却逐渐消沉,自由恋爱不再“香甜”,反而在运转了几个世纪后,弊端保留无遗。这种追求人性解放的极大自由,反而加剧了不自由,将之视为真理和至高追求,本身就是极权的暴政。

自由恋爱最明显的缺点是不能解决面包问题。爱情终要面对现实,当柴米油盐扑面而来,风花雪月也被打得落花流水。只有能解决面包问题的人,才更有能力为爱情保驾护航,这也意味着强者更有可能享受恋爱的甜蜜,而不具备能力者容易成为飞蛾扑火的牺牲品。

另一方面,自由恋爱并非“自由”,它也是有“条件”的。如果相亲需要以物质为基础的条件,那么自由恋爱也需要一些“软条件”,包括外貌、身体、年龄、健康、性格、才华等“绩效元素”,所以自由恋爱,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资本主义”。

过去,人们对浪漫爱情的认识主要依靠小说和文学,在当代则更依赖影视作品,例如韩剧。韩剧中的爱情多是俊男美女,有漂亮服装、华丽住宅,浪漫旅行和优渥的物质条件,但现实中的大部分人并不具备这些条件,没有令人一见钟情的美貌,也没有过人的才华。

一见钟情只发生在天生丽质的人身上,韩剧《春夜》剧照

如果不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自由恋爱模式中的个体,只能靠自身素质去吸引同样处于自由选择下的他者。在这种模式下,没有点“绩效”是无法找到对象的:你或外貌出众,或性感有魅力,或才华横溢,或风趣幽默,或性格讨喜。对拥有“绩效”的人而言,自由恋爱模式更能帮助他们牵手爱人,但没有“绩效”的人,则没什么成功砝码。如果没有“包办婚姻”,大部分并无“绩效”的普通男女很难吸引异性。

自由恋爱模式本身,也有先天缺陷,甚至什么是“恋爱”都不明确。所谓“谈恋爱”靠的是“谈”,需要语言能力,给能说会道的人以施展空间,也让不善言辞的人处于劣势地位。“谈恋爱”也适合擅于社交的人,内向者没有优势。内向者、不善言辞者不一定不是好伴侣,但在“谈恋爱”这关却容易败下阵来。

“谈恋爱”这种通过交谈来达成的交往方式,也不是大多数男性,特别是东亚男性,所擅长的。科学研究表明男性语言能力整体弱于女性,“谈恋爱”是女性更擅长而男性不太擅长的技能,男性更钟爱肢体语言和性关系。在东亚,男性被教育要“沉默是金”,“少说话多做事”,在“谈恋爱”上更加笨拙。

在“谈恋爱”面前,男女的能力与需求不平衡,重视情感又善于语言表达的女性,面对的是不善言辞和情感联结的男性,产生无数误解或隔阂。“他不回我电话”、“他什么都不跟我说”、“他不关心我”、“他不理我,他不在乎我,他根本不爱我、他心里没有我”,几乎每个对恋爱失望的女性都会这样说。爱情似乎是一些女性自导自演的游戏,男性只是被动参与。恋爱“谈”得不好,是否等于“不爱”?这极具争议的问题,直击爱情的定义,浪漫主义制造的、以语言交谈为基础的“谈恋爱”是否就是“爱情”?究竟不会“谈”恋爱,就是“不爱”?还是不会“谈”恋爱,仅仅是不会“谈”而已,依然是“爱”?这个模棱两可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已然为无数男女带来痛苦。

比起忠诚却不善言辞的李大仁,女主一开始更青睐不忠但很“会恋爱”的丁立威 图:台剧《我可能不会爱你》

这也导向了自由恋爱的最后一层陷阱,即“自由”带来的风险。自由恋爱天然向擅长“谈”的人倾斜,就给予他们更大的权力和榨取价值的空间。当油嘴滑舌、巧舌如簧的人遇到追求纯爱的对象时,便可施展其PUA技巧和欺骗,自由恋爱模式反而成为信奉真爱者被捕获的猎场。

爱情骗子与杀猪盘 ,《Tinder诈骗王》剧照

即使没有情场欺骗的极端情况,自由恋爱中也有背叛、出轨和不忠,带来分手和失恋打击。在《爱情笔记》中,阿兰·德·波顿记录了恋爱带来的痛苦。在他的“真命天女”出轨了自己的好哥们时,他形容失恋的疼痛为“犹如基督教中的殉难者。”

在这个“自由选择”市场中,每个人都有无数选择,每个人也只是别人无数选择的其中之一。由于它的不确定性,自由恋爱会产生被称为“Situationship”的灰色暧昧地带,即一种并未确立关系的约会状态,友达以上,恋人未满,有浪漫或性关系,却没有承诺和专一性,也不必然导向婚姻。

婚姻是确定体系,有法律秩序,但自由恋爱没有法律秩序,犹如无政府状态,仅靠道德维持,具有极大的任意性。自由恋爱中每个人都有选择自由,在一段关系中的出轨、背叛或一对多的“海王海后”,除“渣男渣女”的道德谴责外,没有可依循的法律予以惩罚,或对受害者予以补偿,这与《婚姻法》中的惩罚机制和保护机制不可相提并论。

精神损害是自由恋爱危害的一小部分,更大的破坏还在性关系和经济上。婚前性导致的未婚先孕、非婚生子女、单身妈妈、堕胎等情况,带来的身体、经济与社会成本都是巨大的;而育龄期女性在长期恋爱后分手,除了“被耽误青春”的舆论谴责外,也没有法律保护。

自由恋爱过程中产生的消费、投资、赠予等经济行为,也缺乏系统性法律保护。例如那些相识于微、陪伴对方走向成功的恋人,倘若在对方发达后被抛弃,在婚姻中则可分走一半财产,其在关系中的付出被法律视作贡献,但在非婚的恋爱关系中则没有明确的保护机制,更多只是自认倒霉。

在同居关系的立法方面,大部分国家仍是空白,同居关系无法获得与婚姻同等级的保护,图源:央视新闻

总体而言,自由恋爱不能保证物质条件,以年少轻狂的爱情为开始,以一地鸡毛为结局的关系比比皆是。自由恋爱也需要一个人有“情感资本”,有足以吸引异性的优势才能加入这场浪漫游戏,否则只有输的份,大部分普通人,如果不是对自身和他者有清晰认知和足够智慧,很难在这场游戏里成功。最后,自由恋爱因其自身属性和缺乏公共治理,尚处于私域自治范畴,交由人性去自发驱动,给不可靠的人性阴暗面留出巨大空间。

滞后的亲密,社会时钟与生理时钟错位

爱情的消退,不仅由于自由恋爱本身的弊病,也是年轻人在社会时钟催促下的无奈选择。

对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中国传统信仰是“先成家后立业”。从自然科学角度,18-24岁是生理上的最佳生育期。但社会的运行时间表,与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背道而驰,18-24岁正是年轻人高考、上大学与考研“上岸”的关键期,社会时间与生理时间是矛盾的,在时间、精力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这段时间内结婚生育,必然会对冲个人学业与事业发展。

在经济第一的理念下,“先立业再成家”成了新准则,婚姻从曾经的下限,变成如今的上限,它不再是每位青年理所当然的起点,而是个体过往人生成就的归纳总结。结婚的前提是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有存款,还要负担得起价格不菲的彩礼、三金和婚礼,对多数普通年轻人而言,这些条件不是在最佳育龄期(20-30岁)内就能拥有的,若想拥有这些条件,就必须在20-30岁拼搏奋斗:考上好大学,再成功考研上岸,有的还需留学和读博镀金,再进入“体制内”工作,积累存款,这套“内卷化”流程走完已是30岁以上,完美错开生理上的婚育黄金期。

2024年4月13日,江苏淮安,王婆说媒现场相亲点,不少青年男女前来寻找心仪的另一半。

在这段学业和事业压力最大最密集的年龄段,没有时间精力谈恋爱不说,甚至连认识异性的机会都没有,单一的社交圈、固化的关系网,都限制了与异性相识的机会,而生育窗口期时间有限,由不得消磨浪费,所以借助“相亲”方式,通过第三方的红娘来寻觅人选与精准匹配,也是很多人的无奈之选。

相亲的回归,也催生了经济产业链,以浪漫为名的生意开始涌现。除婚介服务和婚礼策划外,还有教搭讪聊天技巧的恋爱培训学校,有教人美妆打扮的造型师、亲密关系咨询师、口才训练师、社交训练师、失恋治疗师,风水大师和面相大师也纷纷加入,寺庙也能借助求姻缘来获得捐款。相亲与市场经济相辅相成,互相催化。

上帝的配对:人类文明中的相亲史

爱情的历史至今仅200多年,相亲配对的历史却源远流长,占据了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作为人类维系婚姻与延续后代的古老方式,相亲甚至成为一些文明的核心思想,构成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即使今天的相亲方式花样百出,仍能找到历史的踪迹。

在人类婚姻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印度次大陆,相亲至今仍是维系婚育的根本方式,90%的印度人都是通过相亲找到伴侣结婚的。印度古经《吠陀》对宇宙和星象进行了系统研究,星象师就是印度最早的媒婆,通过给人看星象(类似中国的生辰八字),来为适龄青年说媒。

印度绘画中的星象师,本文作者拍摄

宗教寺庙也是印度的相亲场所,即印度版“人民公园相亲角”。宗教是最容易将信仰价值一致的人聚集到一起的方式,找对象追求的所谓“三观一致”,在宗教中就能解决。来到寺庙,认识适龄的异性教徒,更容易遇到“聊得来”的对象。印度庙宇也是大型“婚介所”,提供婚介服务,来此注册登记的年轻男女或他们的家长,可定期参加“选亲大会”,通过“拍卖”方式竞标匹配。

在面临人口危机的民族中,婚育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在犹太民族中,优婚、优生、优育和基因延续是整个民族的大事,相亲不仅是找对象的方法,更是系统性宗教理论,被当作宗教教义对待,纳入犹太教的信仰体系。

《圣经·旧约》中记载的人类第一个媒人,是亚伯拉罕的仆人埃利泽(左)

犹太教的相亲叫Shidduch,在闪族语中意为“冷静”、“安定下来”,也指代“谈判”。在犹太教经典《托拉》中,相亲是上帝赋予的613种宗教责任(mitzvah)之一。夫妻应是灵魂伴侣(Bashert),相亲是上帝的旨意,约会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找到结婚对象,不以婚姻为目的的约会是不道德的。相亲结婚遵循了犹太教义对体面德道(Tzniut)的定义,是男女交往最体面的方式,杜绝了滥交和劈腿。在犹太教经典《塔木德》中,不通过相亲包办而结婚的男性,将受到宗教惩罚。

相亲是犹太人宗教信仰的一部分,Netflix剧《犹太媒婆》剧照

为杜绝因近亲结婚产生的遗传疾病,犹太人还成立了专门的基因库组织。该机构掌握婚龄男女的基因信息,相亲中的男女,可以通过这个机构提供的密码,查到彼此基因的匹配度,从而防止基因遗传疾病。这种安排虽然受到伦理道德批判,但对人数稀少又内部通婚的犹太教信徒,起到一定优生优育作用。

自由市场经济时代的“计划婚姻”

任何习俗的产生、消失或回归,都与文明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不能脱离社会背景来讨论,每种事物的出现,可以说都是历史的选择。

爱情在人类历史上非常短暂,因爱成婚是18世纪末以来才发展出来的求偶方式,自由恋爱在中国的历史更加短暂,大致是从民国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才在中国出现,并一度成为婚恋最受推崇的模式。中国人的婚恋方式,也随着时代,特别是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发生多次变革。

婚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模型

婚恋靠“计划安排”还是“自由选择”,通常取决于社会经济模式是计划还是自由。一般而言,社会经济模式与婚恋模式呈正相关,计划式婚姻与计划经济平行,自由恋爱与自由市场经济平行。但21世纪后产生拐点,二者不再平行,变成错位式负相关。市场经济继续自由向上,婚恋却不再自由,而是回归了计划,并产生一种新现象:不婚。

在漫长的几千年封建农业社会中,包办婚姻曾长期是婚配的压倒性方式,爱情基本不存在。自由恋爱的萌芽是民国时期,特别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后,受到外国翻译文学和新文学的推动。

20世纪50-70年代的计划经济对应计划式婚姻,即相亲。根据阶级和“成分”来配对。虽然不再是过去违背男女意愿的包办婚姻,但还是“被安排”了,阶级出身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或干部,户口是城市或农村,单位是国有还是集体,都是计划式婚姻的考虑范畴,还经常出现一个大院、一个厂区、一个单位的内部通婚,是阶级与成分的匹配,爱情并不重要,甚至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恋爱”是资本主义产物和“黄色”的色情病态。

《金婚》剧照

20世纪80-90年代是自由恋爱的高潮,可以说是爱情黄金期。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思想开始解放,爱情被视为人性解放。高考恢复后,走入校园的青年来到一个可以遇见大量异性的场域,适龄男女来到了一个可供交往的自由空间,青年男女坠入爱河,还产生了一批爱情诗歌和外国翻译文学作品。

《将爱情进行到底》剧照

一个不容小觑的事实是,这个时期虽然经济发展,但尚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仍保留了计划经济的部分遗产,包括大学毕业“包分配”,单位分宿舍、分房、分户口,单位大院还有医院、托儿所、学校等“从摇篮到坟墓”式的一条龙服务。这就让校园里自由恋爱的情侣们,毕业后无需担心生存问题,他们是社会精英,有定向的工作、分好的房子、迁入城市的户口、美好的前途,甚至配偶的工作也能一并解决。因此,70后和部分80后们的婚姻,很多是大学同学之间的通婚,凡是大学时候相恋的,毕业后基本都结婚了,婚姻也很稳定。在此前几千年,中国也未有这种黄金期,放到40年后的今天看,这种黄金期一去不复返了。

到新世纪大约2008年后,随着房地产狂飙,自由恋爱逐渐消退起来。大学生毕业不再分配工作、户口和房子,自由恋爱的物质条件被抽离掉,像20世纪80-90年代的自由恋爱所享受的社会条件,已是昨日黄花,大学生往往是“毕业就分手”。工作要靠自己找,去哪里找,能不能找到都是未知;买房更是年轻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大城市的高房价“劝退”年轻人,去哪里安家也不确定。自由恋爱面临的是有爱情没面包的尴尬。

《蜗居》剧照

2020年,自由爱情更加萧条,相亲和包办卷土重来。追求爱情的人反倒被扣上“恋爱脑”的帽子。这也是互联网、电商、AI和科技幂指数发展的时代,生活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爱情愈加凋零。与此同时,网络与科技带来的巨大信息流,让身在其中的人更加不会选择,甚至放弃了选择。

功利和理性是这代人相亲的基本素养,相比“要”爱情的自由,人们更注重“不要”的自由,不要踩坑、不要没钱、不要欺骗、不要不靠谱。这种相亲也不同于20世纪50-70年代的父母爱情,更具工具性和实用性,靠的是科技算法。相亲的方式与上班重合,聊经济、聊赚钱是相亲时交流的话题,情侣之间的相处方式也近似同事。

与相亲平行的,是对不婚的正确性论述。强调“搞事业”,嘲讽恋爱脑,也催生了事业脑;或伸张女性权利,强调大女主、女性独立和对男人的胜利,以及对“娇妻”的唾弃。

与过去的“普婚”不同的是,当下的社会,除了婚姻,还有单身、同居、离婚、再婚、丁克、单亲、非婚生育、不婚及其他多种多样的形态同时存在。

在任何时代,真爱都珍贵而稀少,但永远在发生,代表人性的真善美。不应以自由恋爱的消退来否认爱情的美好,但也应尊重“不要爱情”的权利。无论是爱情至上,还是对恋爱脑的冷嘲热讽与单身至上,都是单向度的极权。最危险的,往往不是对爱情的盲目热忱,也不是对人性的根本厌恶,而是要求所有人选择单一的生活方式,要求一律结婚,或“逢婚必反”。在两种选择间争辩高下是非,争吵缠斗,只会走向危险的极端与固化。文明的进步,应允许每一种状态的发生与存在,让所有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个体各得其所,得到妥善而公平的对待,在一个良善的社会体系下得到接纳,收获幸福。

每日福利更多>>

TikTok 直播为何推荐海外网络专线-TIKTOK直播专线收费如何 顶级安卓机皇登场!三星Galaxy S25系列发布会定档1月23日 中国手机“冠军”易主,苹果排名第三,“接班人”是国产新王者! 三星Galaxy S25系列全球新品发布会定档1月23日,安卓顶级机皇即将震撼登场 三星三折叠手机被曝年底登场:双内折设计、展开 12.4 英寸 华硕推出全球首款基于雷电5的eGPU+扩展坞产品! 首台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登场,“百寸王者”海信CES再放大招 追觅全球首创机械手,扫地机器人迈向究极进化? 奔驰C级中期改款,中网/灯组大调整,靠贵气能否干掉3系? 2024年广西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招聘1人公告 2024年广西百色市乐业县事业单位招聘8人公告 广西梧州市藤县教育系统面向2025届毕业生招聘紧缺专任教师85人公告 四川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招聘医疗辅助岗人员公告 2024年云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招聘劳动合同制工作人员公告 云南大理永平县社会保险中心公益性岗位招聘公告 2024年云南楚雄市公安局第五批警务辅助人员招聘10人公告 2024年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所人才招聘6人公告 2024年湖南衡南县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8人公告 2025年江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 2025年吉林扶余市招聘18名高校毕业生带编入伍公告 2024年辽宁省人民医院招聘16人公告 2024年辽宁大连市长海县招聘教师5人公告 2024年云南楚雄大姚县中心敬老院招聘护理人员公告 2024下半年四川绵阳盐亭县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7人公告 2024年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招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及博士研究生工作人员14人简章 2024年云南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第三批招聘勤务辅警51人公告 云南曲靖市合同制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招聘53人公告 2025年黄山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预公告 2024年阜阳市面向我省退役运动员专项招聘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练员公告 2024年鞍山市教育局面向2025届毕业生校园招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