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过时停产的CCD相机在销声匿迹多年以后再度火热,在二手市场价格飙升,甚至成了记录生活、旅行和约拍的出片神器。
复古的氛围感、自带磨皮效果与柔光滤镜、闪光灯下的冷白皮质感——出于这些特点,人们开始对CCD倍加青睐。
那么,究竟什么是CCD?它和手机、单反、微单等产品的区别是什么?它究竟是名不副实的过时产品,还是被时间埋没的摄影利器?
01 CCD的工作原理
严格来讲,CCD只是一种相机光传感器,并不是一种相机的名字。它的全称为“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是图像传感器的一种类别。由于早期数码相机普遍使用CCD图像传感器,所以大家便简略地称呼这种相机为“CCD”了。
在数码相机出现之前,相机的感光原件是胶片。数码相机使用图像传感器替代了胶片,因而能够将镜头捕获到的光学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并最终处理成图像文件储存在SD卡中。
最早出现的图像传感器就是CCD。它的感光单元是由半导体材料所组成的二维电容阵列,基于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原理,CCD的每一颗像素都能将投射到其表面的光线转化为不同幅度值的信号电荷。
图源:《航天光学遥感器CCD/CMOS光电成像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随后,通过二维阵列的扫描读取,电荷会沿着依次转移,一行中每一颗像素上的电荷按照扫描时序传递到传感器边缘的放大器中,这就将电荷转化为了电信号,完成了从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与输出。
图源:《CCD/CMOS图像传感器基础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02 CCD相比于手机和相机,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与CCD不同,我们今天使用的手机、相机普遍使用的则是CMOS图像传感器。CMOS的全称是“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其感光的基本原理同样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但在对电荷的处理和读取上与CCD略有不同。
CMOS是集成技术提高的产物,它的每个光电二极管都有相对应的放大电路,已经将每个像素的信号电荷直接转化为电信号,因此无需逐个像素进行电荷读取,而获得更加稳定清晰的电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