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松山湖湖畔,有一场持续了四年的特别对话。这里没有产品发布,也没有技术布道,取而代之的是一群不那么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人。
他们中有人听不见,但却用身体「听」见了节拍;有人看不见,却用耳朵「阅读」世界;有人坐在轮椅上,却完成了超越常人的长途跋涉。
他们的声音,常常被淹没在技术飞奔的洪流中:听障用户通常在表达上受限,年长者少有在网络发声的机会。而他们,却是最有理由参与技术进化的那一群人。
「科技不让任何人掉队,无障碍创新源于真实需求。科技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何刚说。
看不见世界,并不意味着不能拥有世界
高焱霞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千手观音」第四代领舞演员。她自幼听力受损,却通过多年的专业舞蹈训练,培养出了惊人的节奏感和肢体控制能力。她用「看」的方式「听」音乐,用身体的韵律替代声波的节拍,完成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表演。
王斌是一位轮椅跑者,却以惊人的毅力跑遍全国 14 个省市,累计参加超过 60 场马拉松、36 场半程马拉松。在伤后不久,他更以全院第一的成绩考入研究生。
科技让我完成了许多人以为我无法做到的事……成为推动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与他们的交流令人深受触动。许多障碍人士对智能设备的熟练程度远超常人。
视障用户殷楠,从出生起就生活在「看不见」的世界里,他却能熟练运用科技突破壁垒。殷楠所佩戴的华为智能眼镜,成为他收听屏幕朗读的专属耳机。
他说:
健视者用眼睛浏览,我用耳朵「阅读」世界。屏幕朗读不是工具,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语言。
和他互留联系方式添加微信的过程,他能轻松从主屏幕调出二维码,效率极高。他还向我展示了自己的「非视觉摄影」作品。
看不见世界,并不意味着不能拥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