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把怀念的人变成数字生命吗?《流浪地球2》中,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试图用数字生命“复活”已逝女儿,不惜一切代价将女儿的记忆上传至虚拟世界,引发对数字生命的探讨。仅仅一年时间,科幻电影的议题就照进了现实。
“质疑图恒宇,理解图恒宇,成为图恒宇”。今年以来,AI“复活”案例越来越多。据媒体报道,清明节前AI“复活”亲人成热门生意。从让老照片“开口说话”,到进行语音或视频等互动,再到今年以来大火的数字人“复活”,电商平台上此项服务的价格从5元至上万元不等,价格越高,效果越丰富。
面对“复活”,有人泪崩,有人担忧。不可阻挡的是,AI已经以始料未及的速度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法律、监管层面的新挑战。
顶端评论员认为,AI“复活”亲人,背后是巨大的情感需求,可以说是现代人的“招魂术”,未来可能成为一种祭奠方式,不必苛责这一行为突破了伦理边界,也无需过度担忧生与死的认知就此模糊,相信大多数人都只是想“再见一面”。
知名音乐人包小柏用AI“复活”病逝女儿令人泪目,有网友说,“我想,这才应该是AI存在的意义”。陌生网友“复活”李玟、乔任梁等已逝明星,冒犯之举遭到全网声讨。“复活”亲人与“复活”明星有本质区别,这也提醒了要规范AI“复活”技术的使用边界。
保护逝者的人格尊严,只有经过逝者近亲属的同意才能进行“复活”操作,避免引发隐私、名誉等其他侵害,谨防AI“复活”技术被用来博取流量、传播虚假信息甚至是进行电信诈骗,制作方应为此承担法律责任。还要看到新技术领域的治理困境,目前缺专门法律法规对AI“复活”予以规制,可通过“打补丁”的方式不断出台新规完善,也给技术发展留出空间。
清明节又快到了,我们借着节日让想念再次汹涌。人类真实的情感羁绊是技术无法复制的,更重要的是,带着那些爱和记忆,在现实的世界里,继续向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