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小米SU7发布,网友大多在关注20万出头的价格和交了订金不能退等消息,那么他这个价格是不是真的合理呢?
首先要知道,小米是门外汉拉资源入门自研,研发期的成本比其他厂家高太多,如果第一款就是10-15万价位的车,一来把自己定位拉低,二来更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盈利。
有人拿手机来类比,说真的,汽车界的小米已经有了,就是比亚迪,8-20万基本就是比亚迪的必杀范围,目前唯一一家能在这个区间突出重围的新势力是零跑,别人已经坚定的要销量再要影响力了,零跑一开始定价22-26万,23年直接腰斩到大腿只卖15万.....
另外一点,汽车比手机卷多了。现在汽车行业上规模的内企至少15家,外加10家左右的外企,远非2010年的手机业竞争态势可比。汽车行业的试错成本也比手机高得多,手机10个亿省点儿能搞出一款来量产碰运气,汽车业100亿才搞得出一款。许皮带、(跑路前的)贾会计们各自蹦了5、6年了,折腾出来啥?
而且汽车选择事关安全,用户试错尝鲜的欲望远低于手机。2000块的手机玩7天就差不多,还来得及退货,退不了卖二手也就亏500。即使这样,手机业都不是那么好玩的。你们以为打脸罗老师他不想把锤子做好吗?结果做了个锤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同样尝鲜新品牌,20万汽车买来发现不对,一个月后想止损至少亏五万。不是钱多+铁杆粉,谁那么热心去当这个小白鼠啊,还不都是“下一辆一定”。结果小米来个不能退订,不说黄牛了,这无异于捅了尝鲜党的马蜂窝。
再看销量,目前汽车最热销价位是8-15万,比亚迪的前朝、海兽系列热销款都在这区间里,吉利、埃安什么也一样,逼得大众ID在中国卖得比欧洲便宜一半被顾客喷。15-25万区间比亚迪吉利埃安之类的跑量厂家每家至少有2、3款产品,蔚小理极氪艾维塔之类鼓吹新概念造车的独立小品牌、大厂副品牌,每家至少也一款经过几轮技术迭代的成熟车在那虎视眈眈主推。价格再往上,就更不用说了,谁家没有一款啥硬件都顶配的旗舰款?
就算想卖15-25,前提得是市场认账。不说新能源车,在油车领域20万已经能摸到宝马1、奔驰A、奥迪A3乞丐版们的屁股了。作为新品牌,是觉得自己制造成本能低过比亚迪、吉利、广汽,还是新概念营销强过蔚小理,还是品牌号召力强过BBA?
人们太小看要做到8-20万这个价位的全方位实力了;小米先做15-25万价位的走量是比较合适的,至于能弄到多少就看小米了,想做到低于17万,真的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