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3月20日,中国上海第八家苹果门店-静安寺店正式开业,在开业活动现场,有一位重量级嘉宾的到来,引起了现场所有人的注意,他就是苹果公司CEO库克。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访华是库克时隔半年后的第二次访华,也是他一年内的第三次访华,是世界头部企业中最热衷于访华的企业高管之一。
但令人意外的是,库克最近的三次访华行程,消费者并未像从前那般热情欢迎,活动现场热度不高。
那么,苹果公司在当下中国市场的处境究竟如何?为什么消费者对库克的访华满不在乎呢?
响应美国政府号召,推行“去中化”
曾几何时,提到中国最受欢迎的手机品牌,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想到苹果的名字。
这个来自科技巨头美国的手机品牌,凭借其产品的独特质感和先进功能,成为了让中国消费者竞相追逐的对象,也凭借着其价格方面的“高人一等”,变成了土豪的代名词。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据统计,从2011年开始,苹果每年都能在中国卖出1000万部以上,中国是其在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几个手机市场之一。
2015年,苹果共计卖出了2.31亿部手机,其中有5838万部的销量来源于中国,占比高达25%。
而且在中国市场上,苹果的这一销量,已经能够达到市场份额的15%左右,基本与华为、小米等国产一线手机品牌不相上下。
或许是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使然,苹果最近几年变得越来越自负,不注重用户和合作伙伴的体验感。
2022年时,欧盟曾通过一项议案,要求世界各大手机厂商在欧洲销售手机,其产品必须要采用统一的USB-C接口,以方便用户使用。
然而,苹果却不买欧盟的账,坚持要使用自己之前的闪电接口,以不能放弃自身产品特色为由选择了拒绝。
后来,欧盟干脆下令,如果苹果在2024年之前还不做出改变,欧盟就会将苹果清除出欧洲市场。
这下苹果急了,果断做出了应对,于是我们看到2023年上市的iPhone 15手机。
已经将原本的闪电接口,换成了USB-C接口,苹果也依靠着适时的妥协,保住了欧洲市场。
无独有偶,苹果的自负,还体现在了中国市场的身上。
2018年,美国悍然发起了对中国的贸易战,政府公开倡议相关企业在贸易方面对中国进行限制。自恃市场前景不错的苹果,也打起了这一方面的主意。
接下来的几年里,苹果将34家中国企业,陆续踢出了产品供应链,并将多个组装工厂从中国转移到了印度、越南等国家。
富士康、和硕等苹果主要的代工厂,也在这两个国家纷纷建厂。同时,苹果还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投资兴建了研发基地,负责产品的研发工作。
产品方面,在苹果2023年上市的新品iPhone 15 Pro Max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元器件占比已经下滑到了2%。
体量照比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均有不小的差距,这足以证明苹果的“去中化”已经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