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们总会“吃很多亏,上不少当”,买车这件事,其实也是如此。
拿我自己来说,去年12月份购入了一辆新车,虽然整体表现还行,但仍不乏糟心之处。
和一些车友交流下了,发现也是如此:大家出奇一致的表示,如果能重新买车,这3大坑一定要避开。
这并不是矫情,但凡体有过较长时间的体验就会发现,是“血淋淋”的教训!
第一,就是千万别买续航少于600公里的纯电车型。
在此之前,我也做过精打细算——然而,现实的体验,极其打脸。
因为看似600公里的续航,换算成真实情况,能有480公里就谢天谢地了。
听着或许还不错,因为一箱油也就跑个400-500公里,没多大差别!
但这么去想就大错特错了。
用电和用油不一样,用油你可以几乎见底了,再去加油;但用电经常这么干,电池寿命会大大降低。
说白了就是,电车的电量,最好别频繁用到10%以下,因为过充过放会加速衰减。
此外,温暖天气下还好,一旦冬天到来,情况就更糟了。
虽然早有听闻严寒对电池的影响,但没料到这么严重。
实际渡过一个严冬才发现,标称600公里续航的电车,在低温下顶多跑个300多公里,就要充电了。
关键这还是在市区,冬天上高速,稳定120的时速,还会出现打折的情况。
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能买700公里以上的电车最好,续航要是太低,真的有点麻烦。
第二,就最好别买增程汽车
这听上去很诧异,但好几个“老增程”的车友,都是这么认为的。
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这玩意着实太精贵了,伺候不起。
因为,你必须给它配个家用充电桩。
虽然没有家充,也不是不行,但实际的体验会非常难受。
毕竟,增程汽车的电池,顶天也就40多度的样子,按照百公里16度的能耗计算,250公里就是极限。
说能开250公里还高估了这类汽车:因为它的电气架构简单,没有纯电汽车先进,能量的损耗也会更大。
实际表现来看,基本开个200公里就要充电——这还是比较理想的工况。
关键是,你真这么开,没几年就要后悔。
因为增程汽车更怕续航衰减,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下,3-4年左右,电池衰减就会很严重。
基于这个情况,也就是说,最少3天就得充一次电。
可能大家没有概念,觉得3天一充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实际的情况就是,每次充电都要1小时,风雨无阻——没有家充的情况下,极其折腾人。
但家充这玩意好装吗?并不容易!
且不说有些小区不让装,一个车位成本少说就数十万了,安装充电桩还要几千块钱。
而且这玩意并不耐用,质保也就2-3年的样子,坏了重装又是一笔投入。
就这个情况,不如买纯电或者混动来得实在,不是吗?
第三,别碰那些软件水平不行的电车。
在此之前,很多人对此并不在意,认为机械素质过硬就行——软件这玩意,差不多就好了。
但随着实际体验的深入,一些车友发现自己掉入了坑里。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电车靠软件控制,包括动力系统、刹车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都是通过软件来调控的。
如果软件水平不行,使用起来会非常痛苦。
毕竟,与传统油车不同,电车几乎摒弃了实体按钮:在软件不行的情况下,你开车用某个功能,根本没法找。
相反,智能化水平高的汽车,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控制,省去繁琐的操作。
更重要的是,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与软件能力紧密相关。
说白了就是,“电池”和“电机”的管理,都依赖于好的软件系统。
当温度太高时,软件能监测到它们的情况,及时降温;温度过低时,也能迅速升温——同时,还能监控电池可能出现的短路、过热风险,确保电池安全和寿命。
就这样的情况,软件水平不高,这样的车能用吗?肯定不行!
总的来说就是,别不信邪,以上3大家问题,是不少人“血淋淋”的教训——建议大家买车的时候,着重去考虑。
倒不是说,踩中这些坑的车辆,完全不能买。
而是你要想清楚,这背后存在的问题,你是否能接受,是否能克服。
永远不要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因为买车不是用几天而已,而是至少4-5年的旅行,务必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