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给我发命题作文,想让我写一下上周国常会的政策,就是“ 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以及“解放思想”云云。
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实际上,我的确当时写了一篇小文谈论这个,但后来实在是……懒得发了。我既不认同什么“解放思想”的可能性,也不觉得“继续研究”会有什么石破天惊,更不觉得单靠政策可以挽狂澜于既倒……那些“探幽发微的事情咱们就少做点吧。看待政策,最重要的,是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相反,我认为上周两份文件里面的一些表述,存在令人不安的信号(希望未来是我错,但用脚的房产股已经在印证我的担忧)。
我认为房屋成交量尤其是二手房成交量的变化,更有探讨的价值。
比如这个端午,成交结构延续继续分化的特征——新房弱、二手房强。中指院的数据显示:端午假期期间, 30 个代表城市新房日均销售面积同比下降约 16% ,创过去 6 年新低,大约相当于 2019 年同期的 58% 。而二手房成交同比则显著增长,北京下跌是因为没落地政策(这个也继续显示出,政策的脉冲式作用)。
看深圳的情况,端午节新房成交同比上涨 24% ,二手房成交同比上涨 100% 。中原给的判断是:“市场信心持续回暖”。
判断是对的,比起之前,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的确市场信心持续在回暖。但这只是一方面, A 面,还有 B 面。
关于上述新房、二手房的成交分化特征,我上次的文章里讲的很多了《 》,这里我做一点修正。
不能把二手房成交量的上升,作为一个市场是否到底的判断指标 。我认为它指标意义有限。
成交量上升,当然首先是正面的,上升总比下跌好。但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停留在这个圈圈里,可能得不出什么正确的判断,进而令你操作失误。
二手房 VS 新房的成交分化特征,实际上从 2022 年就很明显了,但在全国范围内,真正令交易者熟知,是在去年全年的数据出炉之后。
2023 年全年,全国新房(住宅)成交量大约 11 亿平米, 下跌了 8% ,而二手房网签成交 7.1 亿平米,达到历史峰值, 同比增长了 42.6% ,其中 13 个省份二手房成交超过了新房,前所未见。
这个能够说明我们先前讲的——买家害怕新房无法交付而转买二手,以及二手房跌价更多更“自由”,但还有另一个事实,被忽视了。那便是: 全国大部分城市的二手房都在放量供应,挂牌量从未见过如此之庞大 。而且,每一次刺激性的政策出台,伴随而来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二手房挂牌量的猛增。
这些数据,你随便到哪一个核心城市,都可以看得到。比如北上广深杭,比如重庆、成都、郑州等等,随便哪一个。
去年 6 月,上海易居研究院发布了一份《二手房挂牌激增现象研究》,当时数据如下: 2023 年 6 月初, 13 个重点城市二手房住宅挂牌量 199 万套,比年初 159 万套增长了 25% 。其中,重庆、成都、上海的二手房挂牌量规模分别高达 22 万套、 20 万套和 18 万套。